说到三国里的“师徒”,大家只会说出两个名字:
诸葛亮和姜维。
这对师徒,也是整个三国时代最悲情的人物,一个壮志未酬身先死,一个是复兴蜀汉意难平。
他们都是蜀汉北伐的领导者,尽管后人对蜀汉的北伐应不应该、有没有用有争议,但对和姜维的评价,有一点是一致的:
他们都是为了干净坦荡、为理想奋战到最后一刻的人。
诸葛亮的接班人问题
建兴六年,也就是公元228年,诸葛亮兵出祁山,这一次他安排自己的得意弟子马谡来守街亭重地。
马谡几乎全军覆没。
张郃到底打死、俘虏了多少蜀军,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,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数字来推算一下:
这一仗之后,魏明帝曹叡封赏打败马谡的张郃,加封他一千户的封邑,张郃的封邑达到了4300户。
可以理解为,街亭一仗的功劳,占张郃毕生功业的四分之一。
诸葛亮用军法杀了马谡,但他也有一点收获。
他迁走了魏国的一千多户百姓,还俘虏了魏将姜维。
姜维字伯约,甘肃天水冀县人(今天的甘谷县,不是衡水的冀县)。
姜维的爸爸是魏臣,是郡里的功曹,大概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干部。
姜维的爸爸和羌人交战,为了保护自己的长官战死,长官照顾姜维,就提拔他做了中郎,在天水郡的军队里工作。
姜维是一个低级军官,但是一个非常有能力、非常有智谋的人。
姜维为什么被诸葛亮俘虏,没有《三国演义》当中那么神奇,现实中的诸葛亮根本就不需要找人假扮姜维,让城里起疑心,再把他困在城外。
打仗的时候,所有人都神经兮兮的,太守不在郡里,姜维带队出城作战,城里的文官们担心他投奔了蜀军,就在他回城的时候关了城门,不许他进来。
姜维没法进城,就往老家跑,结果冀县的守军也不敢给他开门,姜维被蜀军逼入绝境,就投降了诸葛亮。
你看,一千多年前,天水的干部就是这么没有担当。
至于姜维跑了之后,给凉州刺史应该怎么汇报,要不要让凉州刺史部提级来调查,咱们就不清楚了。
不过那个时候的天水官员,还是比较有情有义有底线的。
这仗打完之后,大家对坑了姜维、让他被迫投敌也很抱歉,所以没有伤害姜维的母亲。
不像今天的凉州掾吏,。(我正等开庭时间,别急,快了)
诸葛亮跟姜维谈过之后,就把他留在了身边,他非常喜欢姜维,曾经对当时的丞相参军蒋琬和长史张裔说:
“姜伯约忠勤时事,思虑精密,考其所有,永南、季常诸人不如也。其人,凉州上士也。”
永南,是李朝的字,季常,是马良的字。
李朝是诸葛亮的优秀幕僚,李朝和马良在诸葛亮说这话的时候,已经死了好几年了。诸葛亮用这俩人的才干来衬托姜维,有政治遗嘱的意思。
这一年的诸葛亮已经四十八岁(虚岁,下同),他在考虑自己的事业应该由谁来继承了。
蒋琬是未来接替诸葛亮执政的人,张裔比诸葛亮的年纪还大,对这俩人评价姜维的水平,就是要让姜维成为蜀汉下一代的军事领导人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蒋琬、费祎都是过渡性人物,姜维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。
要成为蜀汉的顶梁柱谈何容易!
首先,这个人不能是李严那样热衷于财富和享乐,被贪欲遮住眼睛的人;
其次,这个人不能像王平那样是一个朴实、谨慎的文盲,他必须要有卓越的见识;
第三,这个人不能像马谡那样自恋而狂妄,他必须脚踏实地,有足够的带兵经验;
第四,这个人不能像魏延、杨仪那样,得能团结同事,和大家都搞得好关系。
最后,这个人必须要忠诚,他不能在敌人打过来的时候只惦记自己的利益,把刘禅出卖给敌方。
这必须是一个豪迈的英雄、勇猛的硬汉,他必须眼观六路,善于处理信息,还必须要委曲求全,周旋于蜀汉复杂的势力之间。
蜀汉的年轻一代,没有比姜维更优秀的,在小说当中神乎其神的关兴、张苞,在历史上都没有存在感。
“姜伯约甚敏于军事,既有胆义,深解兵意。此人心存汉室,而才兼于人。”诸葛亮认为,姜维就是他要找的人。
诸葛亮见到姜维那年,姜维二十七岁,和诸葛亮遇到刘备的时候一样大。
冥冥之中,似有定数。
姗姗来迟的人才
我们开了上帝视角,能够看到姜维和诸葛亮这对师徒,只有六年的缘分。
诸葛亮病逝那年才五十四岁。
诸葛亮刚刚失去了马谡,他也急着要尽快培养自己的新弟子,他要尽量给蜀汉和刘禅留下人才。
诸葛亮征辟维为仓曹掾,加奉义将军,封当阳亭侯。
仓曹掾是掌管粮草的丞相府官员,粮草一直都是蜀汉军队的老大难问题,诸葛亮这个任命,对姜维来说是非常信任的。
将军衔、亭侯,这算是破格重用了,当然,诸葛亮也有的说:
一来,姜维人才难得,二来,对魏国人来说有一个立榜样的作用,大家一看姜维能当将军和封侯,就更愿意投奔大汉了不是。
关于为什么给姜维封在当阳,千年来也是说法不一。
有人说,就是纯粹巧合,也有人认为,当阳是长坂坡的所在地,是张飞和赵云誓死保卫刘备的地方,让姜维遥领当阳,就是为了让他能够像老一代的将军一样善战。
而且诸葛亮立刻就让姜维去训练中军的虎步兵——这支部队有五六千人,是丞相掌管的精锐。
我时常觉得,诸葛亮吸取了训练马谡的错误经验。
马谡长期待在诸葛亮的参谋部,是那种嘴炮选手,他出去带兵的时候,士兵不会愿意为他而死。
现在丞相有了姜维,就把姜维扔进军营,让他和兄弟们一起啃干饼喝粥水,让所有人都认识他!
在姜维练兵取得了功绩之后,诸葛亮带他进宫觐见了刘禅。
诸葛亮把姜维带在身边历练了六年,姜维也从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,变成了一个有本事的厉害将军。
诸葛亮病逝之后,姜维回到成都,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,“统诸军,进封平襄侯。”
平襄是天水郡的郡治所在,也是姜维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地方,刘禅和蒋琬的想法,应该就是希望姜维惦记着北伐的事情,至少有那么一天能把自己家乡收归蜀汉。
但是姜维这个人根本不需要激励,他是一个有超强自驱力的人,他一直在申请兵马和粮草,希望北伐,费祎掌权的时候,必须要尽全力拉着姜维,防止他太激动、太冒进了。
最好的上下级关系是师徒
姜维在建兴十九年担任了蜀汉的大将军,那一年他四十岁。
诸葛亮对姜维的期待,他做到了。
但是,姜维并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权力。
三年前费祎被魏国降将刺杀,此后的蜀汉,进入了刘禅亲自指挥的时代。
现在的姜维虽然有大将军的头衔,但没有开府。
开府和不开府,区别非常大。
汉代的丞相或者大将军开府,意味着:
1.政令由丞相或者大将军府出;
2.不在丞相或者大将军府有兼职的话,官再大也没有实权;
这就是为什么李严提出各种无礼要求,诸葛亮都尽量满足,但他一提要开府,诸葛亮就要和他展开斗争。
姜维永远都是一个不开府的大将军,敌人来了,姜维带兵去应敌,敌人退下去,姜维继续带着当兵的驻防、屯田。
他是一个魏国降将,还有家人在魏地,这似乎是刘禅不够信任他最顺理成章的理由。
但我觉得,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理由。
姜维太像诸葛亮了。
姜维年轻的时候,在郡中是一个不良少年的头儿,手上但凡有点钱,就拿来结交豪杰、养死士了,这种气派,和年轻时候的诸葛亮完全不同,反倒有点刘备、曹操的气势。
这个人晚生了四十年,不然一定会有点更大的作为。
诸葛亮却一眼能看出姜维是忠义的人,他带了姜维六年,姜维的气质就变了许多。
后来陪着刘禅投降魏国,去了洛阳的忠臣郤正曾经评价过姜维:
“姜伯约据上将之重,处群臣之右,宅舍弊薄,资财无余,侧室无妾媵之亵,后庭无声乐之娱,衣服取供,舆马取备,饮食节制,不奢不约,官给费用,随手消尽。察其所以然者,非以激贪厉浊,抑情自割也,直谓如是为足,不在多求。”
简单说,姜维没有私欲、生活特别简朴,不养女人,他心里就是一件事,那就是成就事业。
这个事业,就是诸葛亮交给他的事业,有朝一日能打到长安、打到洛阳,兴复汉室。
但刘禅和身边的许多大臣,心里惦记的只有享乐,蜀汉的国力比魏差太多,不如仗着山川之险,多守几年,多享点福,也就够了。
姜维越像诸葛亮,刘禅就越没有办法跟他亲近;
姜维越简朴,刘禅就越觉得不自在;
相父走了,蒋琬费祎两位将叔也走了,现在有一个姜维,比他不过大五岁,撑死就是一个将哥,我还要听你的吗?我要拿出我的钱,让你去跟邓艾打仗吗?
姜维忠于的是蜀汉,在大多数时候,刘禅和蜀汉的利益是一致的,但是如果你要让刘禅给你兵和钱,去跟魏国打仗,那刘禅和蜀汉的利益,就出现了一个大裂缝。
这种个人和公司之间的利益缝隙,我在《关系攻略》的课程里专门讲过,叫做“利益接合部”,这个时候有几个嫉妒姜维的坏人,或者想要讨好刘禅的小人,来往一撺掇,姜维就被发到前线种麦子去了。
师徒两代的悲歌
成都被邓艾偷袭攻克之后,姜维决定向钟会投降。
钟会非常器重姜维,把他过去使用的仪仗、印绶都还给了他(让姜维继续保持大将军的体面),同时他俩整天吃饭、出门,都在一起。
钟会觉得,皇帝已经投降了,姜维的战争结束了,现在他想要利用姜维的能力和威望,在益州割据,实现他自己的野心。
但姜维有别的打算,他打算利用钟会的野心,把蜀汉恢复过来。
他偷偷派人送信给刘禅:“请陛下务必忍耐。”
姜维的计划就是让钟会陷害邓艾,杀死钟会手下的魏将,自己再想办法恢复国家。
遗憾的是,邓艾被囚禁之后,魏国的军队开始恐惧,就像当年的魏军会把姜维关在城门外一样,魏国的军队里开始传播着消息:
“钟会和姜维要坑杀所有的魏兵。”
“咱们先动手吧!”
钟会和姜维都死于乱兵,乱兵杀了姜维的妻子和孩子,还趁机在成都大肆劫掠。
和姜维同时代的人,就有嘲笑他“玩火自焚”这样的声音。
名利中的人,最喜欢用成败来判断英雄。
姜维如果愿意真心投降魏国,能够获得很好的待遇,也能够保全自己的家人。
之所以用这样危险的计策,最终害死全家,我觉得,他还有些东西忘不了、放不下。
我猜他没有那么爱刘禅。
但是他放不下的,是诸葛亮的嘱托。
丞相把大汉托给我了呀,这最后的大汉,怎么能在我手上亡了呢!
丞相把陛下托付给我了呀,我看着陛下被塞进车里送到洛阳,我有什么面目,去见丞相呢!
五丈星陨姜维死,可叹两代心不甘!
我有种迷信的看法,诸葛亮应该化作了天上的星宿,姜维应该是他身边的伴星。
当他们在夜空闪烁的,看着后来几十年司马家的子子孙孙在中原混战的时候,应该会长叹一口气吧:
什么乱七八糟的!真是菜鸡互啄!
诸葛亮是英雄时代的璀璨者,姜维,则是英雄时代的终结者和守门员。
他们之间有一种传承,那就是刘禹锡的那一句:
“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”。
旺润配资-旺润配资官网-配资股票最新行情-杠杆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